AG百家乐代理-红桃KAG百家乐娱乐城

科研新聞

首頁 > 科研新聞 > 正文

中大地球物理學團隊利用深反射地震剖面揭示鶯歌海紅河斷裂結構與地殼變形

稿件來源: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 編輯:談希、王冬梅 審核:孫耀斌 發布日期:2023-11-25 閱讀量:

中大新聞網訊(通訊員李倫)印度板塊與亞洲板塊的碰撞不僅形成了世界上最高與巨厚地殼的青藏高原,還導致高原物質向外逃逸。前人研究提出了兩種端元模型來解釋青藏高原物質是如何逃逸的。其中一種是大陸擠壓模型,該模型提出青藏高原是沿著幾條巖石圈尺度走滑斷裂向外逃逸,其中該模型預測紅河斷裂是青藏高原物質向東南逃逸的一條巖石圈尺度斷裂;另外一種是地殼流模型,該模型提出青藏高原物質主要是以中下地殼流方式向外逃逸。發育在青藏高原北部金沙江縫合帶并向東南延伸,經過紅河至鶯歌海盆地延綿~1000公里長的紅河斷裂被認為是這些大規模走滑斷裂中一條規模巨大的斷裂。因此,精細探測紅河斷裂的屬性(幾何結構、變形樣式和深度延伸)是揭露青藏高原物質向東南方向逃逸過程的關鍵。

圖1青藏高原東南緣(a)與鶯歌海盆地(b)的構造與地形圖。深反射地震剖面AB位于海南島西南部、南海西北部的鶯歌海盆地,呈南北走向,跨過紅河斷裂在鶯歌海延伸的北部分支(即鶯東斷裂和一號斷裂),長度~260公里。深反射地震剖面BC近東西向,長度~100公里。Tibetan Plateau:青藏高原;South China Block:華南;SCS:南海;YGB:鶯歌海盆地;Indochina Block:印支塊體;Vietnam:越南;China:中國;Beibuwan Basin:北部灣盆地;Hainan:海南;Qiongdongnan Basin:瓊東南盆地;Yingxi Fault:鶯西斷裂;Yingdong Fault:鶯東斷裂;No.1 Fault:一號斷裂;Littoral Fault:濱海斷裂帶。

位于南海西北部與海南島西南部的鶯歌海盆地由于其巨厚的沉積覆蓋,完整保留了紅河斷裂的運動歷史,是探測紅河斷裂結構屬性的最佳區域(圖1)。近期,中山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高銳院士團隊通過深反射地震剖面數據采集系統設計、速度建模與地震成像方法的創新,在鶯歌海獲取了高分辨率深達40公里的反射地震剖面(共約360公里長)(圖2與圖3)。深反射地震圖像首次揭示了鶯歌海盆地下方的精細地殼結構、殼幔邊界(即莫霍面)形態以及紅河斷裂結構屬性。

圖2 (a)未解釋的深反射疊前時間偏移剖面AB。紫色三角形指向莫霍面反射信號。藍色方框標記了紅河斷裂北支一號斷裂下方地殼內部不連續與錯斷的反射同相軸,指示了紅河斷裂(即一號斷裂)的剪切作用形成了該區域復雜的反射地震信號。(b)解釋的深反射疊前時間偏移剖面AB。紅色(實線和虛線)表示解釋的深大斷裂。不同顏色的細虛線標記了地層邊界。藍色實線和虛線代表解釋的沉積盆地基底。黑色實線和虛線代表解釋的莫霍面邊界。較粗的淺藍色虛線代表上地殼和下地殼的邊界。粉紅色箭頭指示巖漿侵入的可能路徑,粉紅色虛線表示巖漿侵入的頂部。Basement:沉積盆地基底;Upper crust:上地殼;Lower crust:下地殼;Moho:莫霍面;No. 1 Fault: 一號斷裂,即紅河斷裂在鶯歌海的北支;Yingdong Fault:鶯東斷裂;Intrusions:巖漿侵入;Upper mantle:上地幔。(c)與圖2b類似,但是為疊前深度偏移剖面AB。圖中數字代表地殼厚度。

圖3 (a)未解釋的深反射疊前時間偏移剖面BC。 (b)解釋的深反射疊前時間偏移剖面BC。(c) 與圖3b類似,但是為疊前深度偏移剖面BC。圖中文字與符號說明與圖2一致。

獲取的深反射地震圖像觀測到鶯歌海紅河斷裂下方的下地殼與莫霍面復雜的(旋轉、陡傾與不連續)反射特征,表明紅河斷裂的剪切已經作用至下地殼,乃至上地幔,為紅河斷裂是一條貫穿地殼的深大斷裂提供了直接的地震學證據。結合斷裂作用與地層時間關系,本研究進一步推斷,紅河斷裂在漸新世-早中新世期的大尺度左旋走滑剪切運動造成了印支地塊的向東南方向逃逸。伴隨著印支地塊的順時針旋轉、拉伸和減薄了大陸,其地殼減薄了50%以上,最終形成了鶯歌海盆地(圖4)。本研究結果表明:在印度與亞洲發生碰撞后的早期階段,青藏高原變形是以沿著巖石圈深大斷裂的整體物質逃逸為主導。該研究也能為認識鶯歌海的形成及其構造與溫度演化歷史以及石油天然氣的形成與聚集提供重要的基礎。

圖 4 紅河斷裂剪切與鶯歌海盆地形成的示意圖。Plate motion vector: 板塊運動方向(紅色箭頭);South China Block: 華南;Red River Fault:紅河斷裂;Yingxi Fault:鶯西斷裂;Yingdong Fault:鶯東斷裂;No.1 Fault:一號斷裂;Indochina Block:印支塊體。藍色箭頭代表印支塊體旋轉方向;紅色實線和虛線代表紅河斷裂。黑色箭頭代表紅河斷裂運動方向。藍色菱形為鶯歌海盆地。

該研究成果以“Seismic reflection imaging of?a deep-penetrating Red River Fault in the Yinggehai Basin, northwest of the South China Sea”為題發表在國際地球科學知名期刊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上,中山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李倫副教授為第一作者、盧紹平教授為通訊作者、高銳院士為共同作者。

論文鏈接:https://doi.org/10.1029/2023GL104598

中大新聞
新聞投稿
皇冠现金网网址| 二八杠语音报牌器| 百家乐官网博娱乐赌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投注怎么样| 钻石娱乐城| 怎么玩百家乐网上赌博| 百家乐官网园千术大全| 迪威百家乐赌场娱乐网规则| 阿克陶县| 狮威百家乐赌场娱乐网规则| 百家乐官网投注最好方法| 大发888免费软件下载| 风水学中的24向是什么| 百家乐官网棋牌公式| 澳门百家乐奥秘| 蓝盾百家乐官网赌场| 大发888客户端的软件| 百家乐游戏奥秘| 玩百家乐官网去哪个平台好| 大发888赌博| 海立方百家乐海立方| ea百家乐官网系统| 金宝博滚球| 百家乐平注法口诀| 网上百家乐官网作弊法| 称多县| 全讯网a3322| 电玩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bet365是否合法| 现金百家乐人气最高| 菲律宾百家乐官网娱乐网| 大发888赌场娱乐网规则| 百家乐的保单打法| 茌平县| 香港六合彩开奖历史记录| 南京百家乐电| 网上百家乐分析软件| 网上百家乐官网是真是假天涯论坛 | 悦榕庄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百家乐客户端皇冠| 电脑版百家乐官网分析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