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網訊(通訊員謝強)在昆蟲綱的全部1120個科級單元中,僅有3個嚴格海生的科、都屬于半翅目異翅亞目(俗稱蝽類昆蟲或椿象),分別是海蝽科Hermatobatidae、涯蝽科Omaniidae和濱蝽科Aepophilidae。
近年來,中山大學組織了多次南海科學考察活動,生命科學學院謝強教授研究組參與了2018?2019年赴西沙群島的兩個航次。經研究發現,采自于西沙群島羚羊礁(屬永樂群島)和永興島(屬宣德群島)的一種海生昆蟲為涯蝽科的新物種,同時這也是涯蝽科昆蟲在中國境內首次被發現,為中國新記錄科。根據其分布地點,該新物種被命名為西沙涯蝽Corallocoris xishaensis。該物種的發現,標志著在中國歷史上,在領土領海范圍內又發現了一個嚴格海生昆蟲的科,為我國在海生昆蟲領域的研究再次填補了一個空白,在高階分類單元水平刷新了對于中國昆蟲區系和海洋動物區系的認識。
西沙涯蝽的體長只有1.24–1.38毫米,生活在海岸區域,躲藏在珊瑚石或沙灘的細小孔洞中,靠捕食小型節肢動物為生。為適應潮間帶的生活,它們前翅完全革質化、為鞘翅,后翅缺失,在身體結構方面極具特色(圖1)。該科此前已知2屬5種,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島嶼和大陸海岸;其中第一個被發現的物種由匈牙利昆蟲學家Géza Horváth于1915年發表。
圖1 西沙涯蝽 Corallocoris xishaensis Luo, Wang et Chen 2022:A雄性正模背面觀;B生態照。
本項工作由中山大學謝強教授課題組與荷蘭自然歷史博物館陳萍萍博士合作完成,駱久陽博士為第一作者,副研究員王艷會博士為通訊作者,研究成果于2022年10月14日發表在國際動物分類學主流期刊Zootaxa (5195: 449–467)。這是謝強教授研究組繼2019年報道海蝽科、2021年報道絲蝽科之后第3次報道中國昆蟲新記錄科,在生物多樣性基礎研究領域再次取得重要研究進展。
昆蟲綱雖然包括了約105萬個物種、占地球上全部已知細胞生物物種的一半左右,但是其中約100萬個物種分屬于物種數量最多、較為常見的335個科,其余約5萬種則分屬于其余的約785個科,平均每科只有60–70個物種;而這與脊索動物門的物種多樣性格局大體相當,后者已知約7萬種、分屬于約1100個科。未來,昆蟲綱中稀見物種的保護和深入研究值得受到更多的重視。
論文鏈接:https://www.mapress.com/zt/article/view/zootaxa.5195.5.4